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会长赖坤洪告诉记者,清远有关部门“也曾一度打算‘封杀’再生铜等废旧金属拆解回收加工行业。”
据了解,清远市政府曾经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希望能够使“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焚烧拆解”彻底消失,但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散落的拆解户只是由原来的“星星之火”变成了“处处冒烟”。
看着那些拆解户们乐此不彼地斡旋于政府的禁令与高利润的驱使之间,清远市委、市政府再次陷入了思考……
从“散兵游勇”到大产业
“封杀”之计以失败告终。清远市委、市政府分析了该行业方兴未艾的原因:中国对铜长期有一种强大的购买力,散落在清远各地的拆解户当然不会放弃正吃在嘴里的那块“肥肉”。
清远市委、市政府开始调整思路,采取了“疏而不堵”的办法。“后来,我们就将‘封杀’改为引导,创办了循环经济区,让这些分散的拆解户都进园区,集中拆解。”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介绍说。
2002年,清远市政府提出“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整体部署。
当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在龙塘镇和石角镇规划建设了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工业园,将清远市数千个体拆解户和拆解、回收、深加工企业逐步集中到园区发展,进行入园统一监督,统一管理。
当然仅仅将拆解户们集中起来,让他们集中进园区拆解还远远不够,因为拆解技术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
清远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引进全新的拆解模式,不用再焚烧,而是通过剥皮、搅碎来获取里面具有利用价值的铜。
2005年,清远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作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列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5月,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列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这是继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2007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后,华清园区承担的又一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这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首批试点的示范园区。
目前,清远已完成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内容覆盖了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包括废杂有色金属分类、回收、分选和拆解,废旧物资储存和运输,污水处理,有毒有害及危险品处理处置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