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龙人”惊人速度创出铜业奇迹 |
日期:2011/8/1 查看:711 |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铜业企业几乎每天都在经受着市场风云变幻的考验,几番拼搏下来,大多数昙花一现或日渐式微。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13年前,一个叫毛炯明的农民企业家以248.6万元买下了一家破产国企创建了金龙电缆有限公司,湖南铜业发展由此揭开了一个新的序幕。2006年,由长沙金龙电缆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朗润集团鹏力国际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湖南金龙国际铜业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台商投资区奠基,“金龙”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短短的3年时间,金龙国际以其非常的效率创造了令行业内外惊叹的发展速度,并被湖南省政府列入“双百”工程企业,“四千”工程重点项目,2008年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成功进入省有色金属行业60强前九名;被长沙市政府列入“六大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43家拟上市企业和先导区企业,同时被列为长沙市十大重点工程项目,2008年长沙市工业20强第10名和利税过亿元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等称号,全国惟一一家国家电缆安全示范试验室也落户金龙。
金龙人做出了惊人的速度
作为首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签约的项目,以生产铜板、铜材、铜管、铜合金、扁铜线、铝管等产品为主的湖南金龙国际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规模达10.26亿元。金龙公司组建之初,一个星期就完成外资批准、工商注册、外汇登记等手续,21天完成从洽谈签约到开工奠基的全过程,签约、奠基、办手续、建厂、设备安装仅用6个月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当年就实现产值8亿元。这就是被誉为中国铜业奇迹的“金龙人”做出的惊人速度。 “中博会后,我们是第一个开工的企业,第一个厂房盖好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完成设备安装的企业,第一个正式投产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毛炯明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他认为,金龙铜业能有这样的速度,和湖南新型工业化政策的指引是分不开的,同时,企业领跑者的观念也至关重要。 按中国人一般人的思维,讲究先“安居”,后“乐业”。然而,金龙铜业董事长毛炯明却反其道而行之,先生产,后生活,先建厂房,后建办公楼和生活区,这样就无形中缩短了投产周期。 产值上,从2007年的约8亿元,到2008年的19.3亿元,再到2009年约23.7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55亿。上缴增值税,从2007年的300多万,到2008年1500多万,再到2009年1亿多,估计2010年将突破2个亿,毛炯明用这一系列数字来表明金龙铜业的惊人跨越。而更让人难以想像的是,产能如此巨大的企业却不过120多名员工,人均产值近2000万元,人均创税80多万元。
把握危机背后的巨大商机
2008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席卷而来,并在全球迅速蔓延,而市场敏感的铜业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深受重创。面对危机,在许多人都在考虑怎样逃避的时候,毛炯明和他领导的金龙铜业却始终处乱不惊,从容应对,他认为危机是把双刃的剑,危机里面也蕴含着商机、良机、契机。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和铜打交道,到目前为止有40年了,毛炯明笑言自己算是个老顽“铜”了,对整个行业布局已经了如指掌。 在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时,毛炯明曾精辟地分析过铜业市场。在中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产业使用铜产品,占91%。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在消费方面,2000年前在铜消费市场唱主角的是西方欧美国家,但在2000年后铜消费市场的主角换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从国内铜市场总体供求关系来看,整体市场是处于供小于求的格局。空调和电力是中国两大铜消费领域,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内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从铜的微观消费层面来看,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 |
>> 返回
|
|
 |
 |
 |
 |
 |
 |
 |
 |
 |
 |
 |
 |
 |
|
|